2/24/2006

意想不到


人們說你令他“意想不到”,即是說你做了一些對方意料之外的東西,也就是說對方對你有一個假設的印象。
石頭公社到北京演出,得到很大的迴響,當地觀衆也說“想不到”,這麼說,意味着北京觀衆的之前假設了些甚麼? “澳門就是與別不同”,這個官方口號點出了澳門文化資源的獨特性,然而,宣傳片中重複着那個“中西交融”的陳腔濫調,只會給外地旅客建構了一個刻板的澳門印象。 一點“意想不到”都沒有,找兩個演員扮修女從廟宇中走出來,更叫人感到虛假造作,精美但生硬的包裝,傳播着一個單一而失眞的面貌,外來旅客根本無法認識一個活的澳門,在小城裡消費了一兩天,困在賭場後,再困在指定的幾個世遺景點中,所謂歷史城區,其實是一條引領大家到手信店入貨的路徑,實在來不及體會澳門眞正的文化面貌;當他們遇上眞正的澳門創作時,當然令人“想不到”了。

另一個叫人“意想不到”的,是石頭公社在北京搬演的是一臺原創性強,而且別樹一格的劇場作品,在跨國跨境集團不斷入侵,不斷將自己的生產模式複製到澳門,而澳門人又樂於享受的時候,堅持原創的、眞正代表土生土長澳門人的藝術作品更顯得珍貴。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石頭按着國內得奬舞蹈錄像重排一次的演出,又如何叫人“意想不到”?然而,在澳門懂得欣賞這些活生生的文化資源的人不多,我們持有最大資源的人,只喜歡去買入或者虛構,對自家的創作,永遠用香港的、上海的、北京的標準來量度,於是你見到一整晩舞蹈匯演,竟是十多支服裝不同但形式相類的舞作,然後,你去拱北買一隻國內舞蹈學院的舞蹈光碟來看,發覺根本沒有兩樣。

內地觀衆說石頭公社的演出“意想不到”,着實讓人覺得諷刺,他們的讚賞並非對演出的過譽,令人感到慨嘆的是這麼一個本土創作,在澳門從沒有得過應有的重視。 令人慶幸的是,穿越過無數風風雨雨的石頭也眞夠“硬淨”,沒有在那些一成不變的尺度下,給北京的觀衆看一臺“意想得到”的澳門演出。

----踱 迢 ( 澳門日報 / 優質混沌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