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008

曼谷藝穗節訪談

(澳門日報E3文化演藝版,二零零八年二月十四日,星期四)
編者按:澳門演藝團體“石頭公社”於上月應邀參與曼谷藝穗節,期間成員Kent(K)及Candy(C)訪問了該節的藝術總監、來自香港的Toby(T),暢談曼谷藝穗節舉辦的情況,今特摘刊於此,供讀者參考。

K:可否為我們介紹曼谷藝穗節(BKK Fringe Festival)的成立背景?
T:曼谷藝穗節始於1999年,由泰國演藝工作者Patravadi和一班本地藝術家發起,藉著藝穗節展示他們的作品。當時有很多本地團體聚集於此,在兩、三個星期內舉辦不同工作坊、研討會或表演等。後來這個組織分別發展成兩個獨立的藝術團體,其中一個主要專為本地藝術家而設的曼谷表演節(Bangkok Theatre Festival)。有鑒於此,曼谷藝穗節開始改變方向,並嘗試更集中於國際與本地藝術家之間交流,例如把一些國外不同的表演節目引進曼谷。目前在曼谷想欣賞本地當代劇場的表演並不容易,而欣賞國外團體演出機會就更少;那時曼谷的當代劇場表演比現在還要少,所以就創辦了這個曼谷藝穗節。
K:當初曼谷藝穗節起步時曾遇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資金及場地等等問題?
T:曼谷藝穗節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像其他地方的藝穗節,把各種節目安排在不同場地舉行。我們這個藝穗節把所有表演集中在由Patravadi設立的Patravadi Theatre裡上演,可以理解為Patravadi Theatre舉辦整個曼谷藝穗節。通過舉辦藝穗節,我們希望大家認識Patravadi Theatre。我們很喜歡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很漂亮,又可以為藝術家提供一個聚會及交流的空間;既然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供大家住宿及工作,自然便提高大家互動的機會。困難方面,我想是交通比較不方便吧!由於Patravadi Theatre離市中心較遠,處於舊城區,而且BTS(按:即曼谷架空捷運)也不能直接到達,對於在曼谷市中心的市民及遊客,Patravadi Theatre在位置上相對比較遙遠及困難。但我個人認為這個憂慮來自於心理層面多於體力層面,事實上來這裡的路程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遙遠及艱辛,只要乘船到碼頭,然後漫步來到這裡,僅此而已。大家不妨把這個過程視為一個非常舒服的短途旅行,我相信大家只要經歷過這種行程,也會覺得很值得,只不過大家行動前都會覺得困難重重而卻步罷了!困難雖在,但我們仍然希望透過曼谷藝穗節或者其他不同的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及來臨這個地方。

K:這個Patravadi Theatre是全自資性質經營嗎?
T:是的。原因在於這兒的政府對表演藝術的資助並不多,所以這是個非牟利的私營機構,像曼谷藝穗節也是Patravadi Theatre自資方式舉辦。

K:看來你們對在曼谷推廣當代表演藝術真的充滿熱誠。
T:Patravadi對這個事業真的充滿了熱誠,當然會給予很多的支持。

K:曼谷藝穗節對當地市民產生什麼影響?
T:曼谷藝穗節的舉辦地點對於市民來說比較遠,所以我們會選擇一些對他們而言較近的地方,在假日舉辦一些免費工作坊,希望市民通過對藝術的親身接觸和嘗試,慢慢接受和吸收當中樂趣。

K:現在曼谷有多少個像你們這類型的表演節?
T:據我所知,表演藝術節共有三個,其中一個曼谷藝術節通常在每年十一月分幾個星期舉行,該藝術節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只要報名,任何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參加,不作任何挑選。有時會聯同本地組織團體在寺廟或酒吧設舞台演出,他們的參加者由不同團體組成,包括學生、專業演出者,而我們的藝穗節的演出項目,是從眾多的報名項目當中進行挑選。

K:未來的日子,你們的藝穗節會往什麼方向發展?
T:這個問題仍在考慮當中。我們對今次節目安排作了檢討,雖然節目的選擇上沒有問題,但我們把太多的節目放在同一個晚上上演,密密麻麻的安排致使觀眾容易感到疲乏。起初我以為泰國觀眾喜歡同一時間看到更多東西,或者一張門票可以看這麼多節目會讓人覺得物超所值。細想之後,表演時段控制在90分鐘就差不多了。不過我喜歡把不同的節目安排在一個晚上,因為不同事物可帶來不同的刺激,對觀眾來說,更多的節目可以增加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觀眾可以停留更多時間。從宣傳方面出發,如果只推出一個演出,除非這個表演真的很有名很吸引,否則靠一個表演很難吸引觀眾買票,多個表演的話我想會有更多的賣點,更何況現在多個表演聯合做宣傳,我們賣出的票也不算很多。

K:這個藝穗節的觀眾多嗎?
T:我覺得目前的觀眾仍是很少的一群。可能這次藝穗節節目安排上有點太多,因為時間跨度太大或節目太多的話,觀眾選擇雖然空間大了,但觀眾群就變得分散。所以日後我們的節目要盡量控制好時間,而且把節目濃縮會比較好。

C:那麼Festival舉行期間,有沒有形成固定的觀眾呢?
T:有的。喜歡看表演的會一直到這邊來欣賞演出。除非是較為大眾化的演出,由於觀眾容易接受,所以能吸引更多其他的觀眾。例如New Circus那些演出,觀眾是很難才買到入場卷的。記得當時在我們這裡表演了二場都爆滿。

C:這種情況跟我們的很相似。
T:可能experimental的東西所針對的都是小眾吧!(笑)除非我們走大眾化路線,就可以吸引更多別的觀眾。在未來的Festival,我希望能加入容易使人接受的元素,因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特別想增加些專為小朋友而設的節目,好讓他們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東西,培養他們的興趣。昨天有學生來參觀,我想他們很少能接觸當代劇團的演出,這次參觀是難得的機會,學生們不用購買門票,再者算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吧!

C:你們經常舉辦這類型的教育推廣活動嗎?
T:有外來團體演出的時候,我們會跟那些團體商議把一些入場券送給學生,他們也樂意這樣做。另外星期六日也有辦工作坊讓他們參加。

K:政府有沒有資金方面的支持呢?
T:今年有一點,數目我不清楚,主要是宣傳方面的支持。其實泰國政府對當代藝術的支持不多,多數資助偏重於古蹟方面。因為古蹟可以為政府帶來收入,但我覺得近年政府慢慢意識到當代藝術的重要性。

C:我留意到有一班外國觀眾,其實他們是長住曼谷的還是純粹遊客?
T:二者都有。有些遊客或留在曼谷的外國人知道有演出就會前來觀賞。在這裡工作至今,我發現真的有一班觀眾對當代藝術很有興趣,不過這些觀眾數量仍是少數。

C:就澳門而言,我們的觀眾絕大部分來自澳門市民,很少會有遊客來看表演,娛樂場算是影響因素之一吧!我想曼谷這邊,遊客作為觀眾的數目是否更多呢?
T:我覺得有部分遊客到某個旅遊城市也希望看到藝術表演之類的東西,於是就會主動尋找一些當選地演出資料。另外一些外國旅遊書刊也會介紹到我們這個地方,所以就吸引到遊客前來看表演。

(訪問整理:林思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