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2007

在伽特上舞動


刊登於澳門日報第44期文化演藝版, 2007.11.01

最近收到一個有關本地舞蹈演出的宣傳資料–「河岸的100個伽特」, 相片和名字都很吸引, 資料單上寫著“….生活在這裡的人,每天的日子是從恆河沐浴開始到恆河沐浴結束,不改變也不間斷,將自己完全投入大河的恩典裡。"究竟何為 “伽特”?,資料單上沒有提及,於是筆者便與這個演出的編舞兼舞者 Candy進行了一個訪問。

“甚麼是伽特?"

“「伽特」即印度梵語‘ghat’的釋音,意思是指通往河或山的台階,尤其指聖山和聖河,沿著恆河河岸,這條世界名川,印度人視她為母親的聖河,就建築了很多大大小小、規模與風格各異的伽特。"

“「伽特」有甚麼用途?"

“用途很多,是渡頭、是連接河岸與恆河的地方,當地居民每天從這裡走進恆河進行沐浴膜拜、祈禱、清洗衣服和器皿、游泳;每天清晨和傍晚時份,人們都來到伽特上打坐靜修、練習瑜伽、閒坐暢談。伽特亦是進行不同儀式的地方,包括初生嬰兒滿月時剃頭、火葬等。在印度一些宗教聖地如瓦臘納西 (Varanasi)和里虛凱詩 (Rishkesh)等,每晚都有在主伽特上進行1個多小時的大型河祭儀式,有樂師在場伴奏,祭師們手持火把開始整齊有緻的儀式舞蹈,他們以輕柔純熟的手腕律動擺動著火把和其他禮儀器具,形成黑夜恆河上的一道道光弧,給人一種既聖性但不拘謹的感覺,而虔誠的教徒則高聲唱誦經文。"

“為何你會選擇這個題材來做演出?"

“要說就要從幾年前的一次旅行經驗說起。那次和朋友一起到尼泊爾登山旅行,每天要步行超過十小時的登出路程,起初的一兩天,腿部的疲勞和酸痛的感覺簡直要命,一邊行會一邊喊著苦,之後接下來的行程,雙腳好像不再受自己思想意識的控制,自動不停往前進發,好像裝了摩打一樣,任何疲勞和酸痛的感覺都沒有了,腦子亦沒有甚麼要想的,只是享受著一步一步的實在,那次是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坦然,安然自在。在山上,登山的旅人都會互通訊息,他們說相比起尼泊爾這個"天堂"的地方,印度有如地獄。出於好奇和一種挑戰自己的心理,於是決定到印度旅行,點知一去就停不了。每次的感受和心靈上的體驗一次比一次深,所以希望可以將自己的一些感受與其他人分享。"

“去過印度幾多次?"

“三次,將會有第四、第五、第六…………次。去年到印度的時間較長,留在那裡半年。不過,應該準確點說,每次到印度我基本上大部份時間都是逗留在北面的瓦臘納西城,所以印度其他城市我並不清楚。"

“這個地方有甚麼吸引你的地方?"

“很難用語言用形容…………是這個國家的深厚文化、人民對生命的看法和熱誠,還有印度國父甘地和有「加爾各答聖母」尊稱的德蘭修女的事跡等,總之,這是一個可以讓人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的地方。當然,在任何地方,你都可以重新去認識自己,不過,印度就是給我很獨特和很深感受的地方,她另我改變。很多朋友知道我去印度旅行時,都曾向我說同一句話“聽閒印度地方很髒,有沒有打好防疫針…..”,無可否認,印度的衛生環境真的較為惡劣,城市裡雜亂無章的狀態有時會另人煩躁起來,但這些都只不過是表面的。如果我們能夠暫時放下既有執著,嘗試去接受周圍的事物,從欣賞的角度去看這個地方,你會發現你開始重新認識自己,你會得到內在的平和與無名而生的喜樂,更惡劣、更惱人的事和物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所以你今次的演出都是圍繞著你深刻的體會來發展,是嗎?"

“是,其實我會prefer這是一個心靈旅程經驗的分享多於一個演出,由寫旅行日記的形式開始再發展延伸成為一個以身體舞動的表達。現在在牛房倉庫正進行著一個相關的展覽 -- 【我的幸福旅行日誌】,希望先透過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和分享部份的感受,然後再以舞蹈的形式表達更深的體會。"

“聽來很有趣。"

“多謝,Shanti, Shanti, Shanti"(寧靜、祥和、和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