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006

京澳交流 ( 二之一 )

上星期圍繞北京與澳門演藝交流有兩事發生,第一是石頭公社受北京東方先鋒劇場邀請,繼去年於澳門、香港演出後,再次演出以張愛玲《流言》為創作藍本的多媒體文學舞蹈劇場《靜安寺路192號六樓》;而另一是國內頗具名氣的北京兒藝大型魔幻兒童劇《迷宮》將於復活節期間假澳門文化中心演出,此劇更於本地公開招募女主角,而被選中之主角“布丁”除了能與著名導演孟京輝合作外,更會被安排前往北京進行為期約一周的排練,此演出機會十分難能可貴。

《靜安寺路》於北京重演,在國內獲得相當不俗的評價與廣泛報道,到場的觀衆中更不乏內地戲劇、舞蹈與文學範疇的敎授及硏究院師生,他們對石頭這個演出大多抱持正面的評價及提出了不少具建設性的建議,總括而言,國內觀衆對此類型結合多種媒體,包括文學、舞蹈、音樂、錄像、裝置與話劇中的唸白形式感到相當新鮮。 雖說多媒體製作並非甚麼新事物,國內亦有不少嘗試,但肯定的是石頭於此方面的表演模式因持續了多年,累積到一定經驗而有較為穩定的發揮,加上澳門至今仍然沒有全職的舞蹈藝團、小城賭業“享負盛名”等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國內觀衆對石頭的演出刮目相看之餘,亦多了一份帶點敬佩的同情。而澳門,是否需要永遠演這個被同情的角色?

綜觀石頭是次北京演出,創作上承接澳港的演出經驗,編舞與表現手法更流暢完整,較前進步,而音樂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少許變化,使聲音與視覺效果的配合更臻完美,李慧芬在此次表演中的大膽創新對其個人成長而言應具一定幫助,但礙於經費與籌劃時間的嚴重不足,不論是舞臺、錄像與燈光均相形見拙,未見突破。 最令人可惜的是一班舊演員因各種原因均沒有參與是次演出,而換來了三位缺乏舞蹈根底的“新人”,只有兩個多月排練時間,對這三位非專業舞蹈員來說於北京的順利演出絕對是交足功課與超額完成。 是次演出不論成功與否,對石頭一衆創作人與演員來說,均是難能可貴的經驗,而對本地而言,澳門有否得到甚麼? (京澳交流·二之一) -----人 言

No comments: